氨氣的危害
氨氣是一種易燃易爆的有毒氣體,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中。一旦發生泄漏,可能造成氣化擴散、中毒傷亡、燃燒爆炸以及環境污染。氨氣泄漏的危害主要包括:
■ 火災與爆炸:氨氣遇明火可能引發火災或爆炸。
■ 中毒窒息:高濃度氨氣可導致中毒,甚至窒息死亡。
■ 低溫凍傷:液氨泄漏時,低溫可導致皮膚凍傷。
■ 腐蝕性:氨氣對設備和人體組織具有腐蝕和刺激作用。
液氨泄漏的原因
液氨泄漏事故頻發,常見原因包括:
■ 安全生產責任不落實,安全知識缺乏。
■ 冷庫設計不規范,存在違規設計和建設。
■ 設備設施落后、年久失修。
■ 電氣配備和用電管理不規范。
■ 防雷接地和防靜電措施不到位。
■ 消防設施不完善,安全通道設置不規范。
■ 缺乏必要的應急防護裝備和演練。
泄漏應急處理
面對液氨泄漏,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
■ 撤離人員至上風處并隔離泄漏區域。
■ 切斷火源,穿戴適當的防護裝備。
■ 切斷泄漏源,合理通風以加速氨氣擴散。
■ 使用含鹽酸的霧狀水中和、稀釋泄漏的氨氣。
■ 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廢水,并及時求助。
氨氣泄漏急救措施
■ 吸入:迅速將受害者移至新鮮空氣處,保持呼吸道通暢,必要時就醫。
■ 皮膚接觸:立即脫去污染衣物,用硼酸液或清水沖洗,及時就醫。
■ 眼睛接觸: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,及時就醫。
預防措施
為有效預防液氨泄漏事故,企業應:
■ 每日檢查氨氣泄漏情況。
■ 安裝專業的氨氣泄漏報警器。
根據不同作業環境配備相應的氨氣探測器及防護裝置,并落實人員管理,使氨氣探測器及防護裝置處于備用狀態;作業環境應設立風向標;供氣裝置的空氣壓縮機應置于上風側;進行檢修和搶修作業時,應攜帶便攜式氨氣檢測儀和正壓式空氣呼吸器。根據新國標規定,在氨氣存在的場所,以7.5米為半徑圓的范圍內就應該安裝一個氨氣探測器,氨氣探測器對工業環境爆炸下限范圍內的氨氣氣體進行連續監測,并將氣體濃度及系統信息傳輸給氨氣報警控制器,進行識別及處理;當空氣中監測氣體的濃度大于報警預設值時,氨氣報警控制器發出聲光報警信號,同時平臺推送報警信息至相關人員實現物聯互通(選配物聯功能),提醒采取緊急措施,預防事故發生。
■ 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。
■ 定期維護和更新制冷系統設備。
■ 規范電氣配備和用電管理。
■ 完善消防設施和安全通道設置。
■ 配備必要的應急防護裝備,定期進行應急演練。
安全生產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。通過加強日常監管,安裝氣體檢測報警裝置,可以有效控制風險,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。企業必須提高安全意識,采取切實措施,確保液氨的安全使用。
版權所有:濟南本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魯ICP備13015529號-2